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从1962年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指示,大批城市青年奔赴农村以及边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这群当时的年轻人,理想满满的怀揣解放全世界的梦想远离父母中断学业到最艰苦的区域年复一年的修理地球。

现在中国的知青95%以上已经进入耳顺,基本都到了退休年龄,他们的这段经历,以及这段经历给他们今后生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很值得保留下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去警醒。

韩少功老师的《日夜书》就是起到了这个作用。

最早知道韩少功老师,是因为《马桥词典》和《天涯》杂志,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阅读韩少功老师的作品,可惜的是韩老师政务繁忙作品有点少,不过老纪到是集齐了1999-2003年的天涯杂志。

《日夜书》这是一本描写知青一代群体画像的小说,从他们的知青年代一直写到现在,但重点还是这代人在当下的命运。韩少功说“这些人横跨了革命时代和市场时代两个阶段,受到的撞击特别多,留下的伤痕也不少,大起落,急转弯。不久前还挎着枪弹指点江山,一转眼就下岗走人衣食不保,当然有丰富的人生况味。但这个故事很不好讲,我也一直担心自己讲不好”。

《日夜书》里的五六个主要人物形成了一个朋友圈子,一起从知青的背景下走出,走上了各自的命运,有个体户、工人、艺术家,也有官员,思想游侠等,时间跨度长达30年。“这是我比较熟悉的同辈人。

”韩少功说,“30年也许是一个足够长的距离,便于我们把他们看得更清楚,既有近景又有远景,既有正面也有侧面,可以多角度地展示,包括展示他们隐秘的伤痛、深藏的梦想、难以解脱的宿命或者意想不到的变身。其中很多东西放在10年前、20年前,也许就不那么容易看清了。

说老实话,这本书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可以打85分,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遗憾,因为停留在后30年的太多了,纠结于命运与思想太多了。

说老实话,我对于知青一代,也就是我的父辈们的这段经历有时是充满怜悯,他们要经历理想满满和信仰破灭,以及重新找回自己的人生坐标,但在提到这个评判时,他们的回应不外乎是两种,一种是陷入沉没,一种是很粗暴的拒绝我。

那段历史,也是他们的致青春!

话题:



0

推荐

纪中展

纪中展

180篇文章 8年前更新

创业家副总裁、黑马会秘书长、黑马基金投资合伙人、新鲜传媒创始人&CEO、微创新学院联合创始人、幸福乡村图书馆发起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多家财经媒体专栏作家。专注于创业创新、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90后青年群体研究、新媒体营销等领域 人物简历 创业家副总裁、黑马会秘书长 微创新学院联合创始人 新鲜传媒创始人&CEO 幸福乡村图书馆发起人 贰万书院制作人

文章
  • 文章归档
2015年 180篇